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是被殺害的最大動物群體,但它們往往最容易被忽視。每年被捕殺或養殖的魚類數量達數萬億,遠超過用於農業的陸域動物數量。儘管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魚類能夠感受到疼痛、壓力和恐懼,但它們的痛苦卻常常被忽略或忽略。工業化水產養殖,通常被稱為養魚,將魚類飼養在擁擠的圍欄或籠子裡,疾病、寄生蟲和劣質水質肆虐。魚類死亡率很高,即使倖存的魚類也要忍受被囚禁的痛苦,無法自由遊動或展現自然行為。
捕捉和殺害水生動物的方法通常極其殘忍且耗時。野生捕撈的魚類可能在甲板上緩慢窒息,被沉重的漁網壓死,或在從深水中撈出時因減壓而死亡。養殖魚類通常未經擊暈就被宰殺,任其在空氣中或冰塊中窒息而亡。除了魚類之外,數十億甲殼類動物和軟體動物——例如蝦、蟹和章魚——也遭受造成巨大痛苦的虐待,儘管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它們擁有感知能力。
工業化捕撈和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同樣具有破壞性。過度捕撈威脅整個生態系統,而養魚場則加劇了水污染、棲息地破壞以及疾病向野生族群的傳播。透過檢視魚類和水生動物的困境,本類別揭示了海鮮消費的隱性成本,並敦促人們更深入地思考將這些有感知能力的生物視為可消耗資源所帶來的倫理、生態和健康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