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正在努力應對環境退化和糧食不安全雙重危機的世界中,全球糧食供應鏈是一個緊迫但經常被忽視的問題。 根據 Klaura、Breeman 和 Scherer 的一項研究,估計每年有 180 億隻動物被殺死然後被丟棄,這突顯了我們的食品系統中嚴重的低效率和道德困境。 本文深入探討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不僅量化了肉類損失和浪費 (MLW) 的規模,還揭示了動物所遭受的巨大痛苦。
該研究利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2019 年的數據,研究了食品供應鏈五個關鍵階段(生產、儲存和處理、加工和包裝、分銷和運輸)中肉類的損失。 158 個國家。 透過關注六種物種——豬、牛、綿羊、山羊、雞和火雞,研究人員揭示了殘酷的現實,即數十億動物的生命在沒有任何營養目的的情況下被終止。
這些發現的影響是深遠的。 MLW 不僅會導致環境退化,還會造成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先前的分析中基本上被忽略了。 這項研究旨在讓這些看不見的生命變得更加可見,並倡導更加富有同情心和可持續的糧食系統。 它強調了全球努力減少MLW的迫切需要,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保持一致,將食物浪費減少50%。
本文探討了MLW的區域差異、影響這些模式的經濟因素,以及提高食品供應鏈效率的潛在影響。道德要求。
摘要:莉婭凱利| 原文研究作者:Klaura, J.、Breeman, G. 和 Scherer, L. (2023) | 發布日期:2024 年 7 月 10 日
全球食品供應鏈中每年浪費的肉類相當於 180 億隻動物的生命。 本研究探討如何解決此問題。
對永續糧食系統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糧食損失和浪費(FLW) 問題,因為全球人類消費的所有糧食中約有三分之一(每年13 億噸)最終在糧食供應鏈的某個地方被丟棄或遺失。 一些國家和國際政府已開始製定減少食物浪費的目標,聯合國將此目標納入其 2016 年永續發展目標 (SDG)。
肉類損失和浪費(MLW)是全球糧食損失和浪費中特別有害的一部分,部分原因是動物產品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比植物性食品更大。 然而,根據本研究的作者,先前估計 FLW 的分析在計算 MLW 時忽略了動物福利因子。
本研究旨在衡量動物遭受的痛苦和生命損失,作為 MLW 的一個維度。 作者基於這樣的假設:無論人們是否認為人們應該吃動物,尤其沒有必要殺死那些最終被丟棄、根本沒有「用處」的動物。 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公眾更清楚地了解這些動物的生活,這為減少 MLW 並轉向更富有同情心、可持續的糧食系統提供了另一個緊迫的理由。
研究人員利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的2019 年全球糧食和牲畜生產數據,採用先前FLW 研究中建立的方法來估算158 個物種中6 個物種(豬、牛、綿羊、山羊、雞和火雞)的MLW。 他們研究了食品供應鏈的五個階段:生產、儲存和處理、加工和包裝、分銷和消費。 該計算主要側重於量化胴體重量的肉類損失並排除不可食用部分,並使用針對每個生產階段和全球區域定制的特定損失係數。
2019年,估計有7,740萬噸豬、牛、綿羊、山羊、雞肉和火雞肉在到達人類消費之前被浪費或損失,相當於約180億動物的生命被無故終止(稱為「生命損失」)。 其中,7,410萬隻牛、1.88億隻山羊、1.957億隻綿羊、2.988億隻豬、4.023億隻火雞、168億隻(即近94%)雞。 以人均計算,這意味著每人浪費了約 2.4 條動物生命。
大多數動物生命損失發生在食品供應鏈、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和最後階段。 然而,不同地區的模式差異很大,北美、大洋洲、歐洲和工業化亞洲主要出現消費損失,而生產損失則集中在拉丁美洲、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西亞和中亞。 在南亞和東南亞,分銷、加工和包裝階段的損失最高。
10 個國家造成了所有生命損失的 57%,其中人均死亡人數最多的是南非、美國和巴西。 中國整體死亡人數最多,佔全球的 16%。 研究人員發現,與國內生產毛額較低的地區相比,國內生產毛額較高的地區的人均動物生命損失最高。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總生命損失和人均生命損失最低。
作者發現,在每個地區盡可能提高 MLW 的效率可以挽救 79 億動物的生命。 同時,將整個食品供應鏈中的MLW減少50%(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一)將挽救88億人的生命。 這種減少假設可以消耗相同數量的動物,同時大大減少僅僅為了浪費而被殺死的動物數量。
然而,作者對採取措施解決 MLW 問題提出了警告。 例如,儘管與雞相比,乳牛的生命損失相對較低,但他們指出,與其他物種相比,乳牛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同樣,專注於減少「反芻動物」生命損失而忽視雞和火雞可能會無意中導致更多的生命損失和動物痛苦。 因此,在任何干預措施中都必須考慮環境和動物福利目標。
重要的是要記住,這項研究是基於估計,有一些限制。 例如,儘管作者在計算中排除了動物的「不可食用」部分,但全球各地區對於不可食用的部分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數據的品質因物種和國家而異,總的來說,作者指出他們的分析可能偏向西方觀點。
對於尋求減少MLW的倡議者來說,幹預措施可能最好針對北美和大洋洲,這兩個地區的人均生命損失和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 除此之外,低收入國家基於生產的MLW似乎更高,這些國家更難以製定成功的干預措施,因此高收入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減排負擔,特別是在消費方面。 但重要的是,倡議者也應確保政策制定者和消費者了解食品供應鏈中動物生命的浪費程度,以及這如何影響環境、人類和動物本身。
注意:此內容最初發表在faunalytics.org上,可能不一定反映了 Humane Foundation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