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砍伐、商業捕魚和氣候變遷威脅著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地球歷史上曾發生五次大滅絕。 現在,許多科學家說我們正處於第六次大規模滅絕。 過去500年的各種人類活動導致植物、昆蟲和動物以驚人的速度滅絕,
大規模滅絕是指地球上 75% 的物種在 280 萬年內滅絕。 過去的滅絕是由於一次性事件(例如火山爆發和小行星撞擊)或自然發生的過程(例如海平面上升和大氣溫度變化)造成的。 目前的大規模滅絕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主要是由人類活動所驅動的。
史丹佛大學 2023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自西元 1500 年以來,整個屬的滅絕速度比前幾百萬年高出 35 倍。 這種加速滅絕不僅損害了地球,而且還「破壞了人類生存的條件」。
為什麼動物會滅絕?
在地球上曾經存在的所有物種中, 98% 已經滅絕。 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一直在加速開採地球資源、重新利用土地並污染大氣。
1850 年至 2022 年間,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十倍; 自從一萬年前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結束以來,我們已經將世界上大約一半的宜居土地為農業,並摧毀了三分之一的森林
所有這些都以不同的方式傷害動物。 然而,森林砍伐的破壞性尤其嚴重,因為它破壞了無數物種賴以生存的整個棲息地。 我們的糧食系統對這種破壞負有大部分責任,因為農業發展是森林砍伐的最大驅動力。
13種即將滅絕的動物
根據一項分析,每天可能有多達 最近宣布滅絕的一些包括:
- 金蟾蜍
- 挪威狼
- 杜托伊特的激流青蛙
- 羅德里格斯藍點壁虎
不幸的是,對於上述任何一個物種來說,現在都為時已晚,但許多其他動物仍然在滅絕的邊緣搖搖欲墜,但仍然堅持不懈。 這裡有幾個。
薩奧拉斯
中烏牛是牛的森林親戚,只生活在越南和寮國之間的山區。 中南羚以其又長又直的角和獨特的白色面部斑紋而聞名,於 1992 年首次被發現,據估計僅存幾十到幾百隻。
北大西洋露脊鯨
19 世紀末,北大西洋露脊鯨被商業捕鯨者捕殺至瀕臨滅絕。 1935 年達成的一項國際協議禁止捕獵所有露脊鯨,但船舶碰撞和漁具纏繞阻礙了露脊鯨數量的回升。 據估計,北大西洋露脊鯨僅存約 360 頭。
恆河鱷
恒河鱷是鱷魚的一種,有著細長的鼻子和突出的球狀眼睛。 儘管鱷魚曾經分佈在印度、孟加拉、緬甸和其他幾個南亞國家,但自 1940 年代以來,鱷魚的數量已經減少了 98%
狩獵、對鱷魚獵物的過度捕撈、漁網的意外誘捕以及牧場的農業開發只是導致鱷魚數量下降的部分人類活動。
鴞鸚鵡
鴞鸚鵡是一種夜間活動、不會飛的鸚鵡,原產於紐西蘭,據信是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據報道有些鸚鵡的壽命可達 90 歲。 不幸的是,它們也面臨許多不利因素,包括遺傳多樣性低、對哺乳動物捕食者的防禦無效以及繁殖季節不頻繁。
20 世紀 90 年代,鴞鸚鵡只剩下 50 只,但積極的保育工作使其數量超過 250 隻。
阿穆爾豹
東北豹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貓科動物,估計其剩餘數量不到200隻。 它們只生活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鄰近地區,作為頂級掠食者,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狩獵、伐木、工業發展和其他人類活動,它們幾乎被消滅
小頭鼠海豚
小頭鼠海豚是一種小型鼠海豚,生活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北部。 截至 1997 年仍有大約,但現在地球上只剩下 10 隻小頭鼠海豚,使它們成為地球上最稀有的動物之一。
其數量下降的唯一已知原因是漁網。 儘管小頭鼠海豚本身不被捕撈,但它們經常被旨在捕獲加灣石首魚的刺網——加灣灣石首魚本身就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物種,出售或交易是非法的。
黑犀牛
黑犀牛曾經在非洲隨處可見,據估計1900 年黑犀牛的數量已達 100 萬頭。 20世紀歐洲殖民者的侵略性導致其數量銳減,到1995年,黑犀牛隻剩下2400頭。
然而,由於整個非洲不懈而頑強的保護工作,黑犀牛的數量已顯著回升,目前數量已超過 6,000 頭。
北方白犀牛
不幸的是,北方白犀牛並不像黑犀牛那麼幸運。 該物種已功能性滅絕,因為該物種僅存的兩名成員都是雌性。 他們住在肯亞的奧爾佩傑塔保護區,每天24小時都有武裝警衛保護。
然而,北方白犀牛仍有一線希望。 透過將剩下的兩隻雌性北方白犀牛的卵子與雄性死亡前收集的精子結合起來,自然資源保護者創造了新的北方白犀牛胚胎。 他們希望透過將這些胚胎植入南方白犀牛體內,因為這兩個亞種在基因上相似。
克羅斯河大猩猩
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部低地大猩猩的一個亞種,是類人猿中最稀有的一種,研究人員估計目前僅存 200 至 300 隻。 狩獵、盜獵和森林砍伐是其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跨河大猩猩現在只生活在奈及利亞和喀麥隆邊境的森林裡。
玳瑁海龜
玳瑁海龜以其華麗的貝殼圖案和長而喙狀的鼻子而聞名,只以海綿為食,這使得它們在維持珊瑚礁生態系統方面。
然而,上個世紀它們的數量減少了 80%,這主要是由於偷獵者尋找它們美麗的貝殼所致。 雖然玳瑁海龜曾經被認為只生活在珊瑚礁中,但最近人們也在東太平洋的紅樹林中發現了
溫哥華島土撥鼠
顧名思義,溫哥華島土撥鼠生活在溫哥華島,而且只存在於溫哥華島。 2003年,它們的數量只剩下不到30只,但由於自然資源保護者的積極和持續努力,它們的數量已顯著回升,現在大約有300只。
然而,它們仍然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它們面臨的主要威脅是美洲獅的捕食和全球暖化導致的積雪減少,這威脅到它們所吃的植被。
蘇門答臘大象
僅僅一代人的時間,蘇門答臘象就失去了 50% 的族群和 69% 的棲息地。 它們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農業發展、盜獵和其他與人類的衝突。
蘇門答臘象每天需要吃掉超過 300 磅的樹葉,但由於它們的大部分棲息地已被破壞,它們經常流浪到村莊和其他人類住區尋找食物,導致雙方發生暴力衝突。
猩猩
紅毛猩猩共有三種,全部屬於極度瀕危物種。 尤其是婆羅洲猩猩,在過去 20 年裡已經失去了 80% 的棲息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棕櫚油生產商砍伐森林,而蘇門答臘猩猩的數量自20 世紀70 年代以來已經減少了80 %。 除了森林砍伐之外,猩猩還經常被獵殺以獲取肉食,或在嬰兒時期就被捕獲並作為寵物飼養。
底線
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不採取迅速而果斷的行動來應對氣候變遷和環境破壞,到 2050 年,多達37% 的物種可能會滅絕。了「對文明持久性的不可逆轉的威脅」。
地球是一個複雜且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我們作為人類的命運與我們共享這個星球的所有其他物種的命運息息相關。 動物滅絕的速度令人眼花繚亂,這不僅對這些動物不利。 這對我們來說也可能是非常壞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