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是生命的基石,提供必要的服務,例如乾淨的空氣、飲用水和肥沃的土壤。 然而,人類活動越來越多地破壞這些重要的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加速它們的退化。 這種生態破壞的後果是深遠的,對維持地球生命的自然過程構成重大威脅。
聯合國報告強調了人類影響的驚人程度,指出四分之三的陸地環境和三分之二的海洋環境已因人類活動而顯著改變。 為了對抗棲息地喪失和控制滅絕速度,了解人類活動如何危害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生態系統被定義為由植物、動物、微生物和環境元素組成的相互關聯的系統,依賴其組成部分的微妙平衡。 破壞或刪除任何單一元素都可能破壞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威脅其長期生存能力。 這些生態系統從小水坑到廣闊的海洋,每個生態系統都包含多個在全球範圍內相互作用的子生態系統。
農業擴張、資源開採和城市化等人類活動是生態系統破壞的主要原因。
為了養牛而砍伐森林就是這種影響的一個鮮明例子。 森林砍伐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侵蝕土壤,並破壞無數物種的棲息地。 隨後建立的養牛場持續污染空氣和水,加劇環境破壞。
由於這些系統的複雜性,衡量生態系統破壞是複雜的。 各種指標,例如土地和水、健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都指向同一個結論:人類活動正在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前所未有的傷害。 地球上不到百分之三的土地保持生態完整,水生生態系統也同樣受到威脅,很大一部分湖泊、河流和珊瑚礁嚴重退化。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進一步凸顯了損害的程度。 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和魚類的數量急劇下降,許多物種由於棲息地破壞和其他人為因素而面臨滅絕。
了解並減輕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對於保護維持地球生命的自然過程至關重要。 本文深入探討了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系統的各種方式、衡量這種影響的方法,以及迫切需要共同努力來保護和恢復這些重要係統。

地球上的許多生態系統構成了這個星球上生命的基礎,為我們提供了乾淨的空氣、飲用水和肥沃的土壤。 但人類活動已經大幅改變了這些重要係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損害也正在加速。 生態系統破壞的後果是深遠而可怕的,並有可能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過程的穩定性。
聯合國報告發現,四分之三的陸地環境和三分之二的海洋環境已因人類活動而有害改變。 為了減少棲息地喪失並減緩滅絕速度,我們需要了解人類活動如何威脅和危害地球的生態系統。
什麼是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是佔據特定空間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和環境元素的相互關聯的系統。 所有這些動植物群的相互作用使得生態系統得以延續。 刪除或改變單一元素可能會使整個系統陷入混亂,從長遠來看,會威脅到其持續存在。
一個生態系統可以小到一灘水,也可以大到一個星球,而且許多生態系中還包含其他生態系。 例如,海洋表面生態系統存在於海洋本身更大的生態系統中。 地球生態系統本身就是世界各地無數相互作用的子生態系的集合體。
人類活動如何影響生態系統
許多常見的人類活動損害、祭壇或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系統。 農業擴張、自然資源開採和城市化是導致生態系統破壞的大規模舉措,而過度狩獵和引入入侵物種等個人行為也可能導致生態系統衰退。
這些活動不同程度地污染了空氣和水,使土壤退化和侵蝕,並導致動植物的死亡。 它們也破壞了生態系統得以存在的自然環境過程,例如水文循環。 結果,這些生態系統退化,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完全被破壞。
生態系統破壞:以養牛業為目的的森林砍伐作為案例研究
森林砍伐是所有這一切如何運作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即森林地區被永久清除並重新用於其他用途。 大約 90% 的森林砍伐是由農業擴張造成的;養牛場是森林砍伐地區最常見的農業擴張,因此讓我們以養牛場作為案例研究。
當森林最初被砍伐時,會發生一些事情。 首先,砍伐樹木的行為本身就會向大氣中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並侵蝕樹木生長的土壤。 樹木和樹冠的缺乏也意味著依賴森林來獲取食物和庇護的當地動物族群的死亡。
一旦土地變成養牛場,破壞就會持續。 農場會持續污染空氣,因為畜牧業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 由於養分徑流和動物糞便進入附近的水道,農場也將污染附近的水。
最後,由於以前從大氣中捕獲和封存二氧化碳的樹木現在已經消失,從長遠來看,該地區的空氣污染將會更加嚴重,即使農場關閉,這種情況也將持續存在。
我們如何衡量生態系的破壞?
由於生態系統是極其複雜和多樣化的實體,因此沒有單一的方法可以評估其健康狀況,或者相反,評估它們遭受了多少損害。 看待生態系統破壞的角度有多種,但它們都得出同一個結論:人類正在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土地健康
了解人類如何破壞生態系統的一種方法是觀察地球土地和水的變化和污染。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土地在生態上仍然完好無損,這意味著它與前工業時代相同的動植物 2020 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一份報告發現,人類過度使用了地球上具有生物生產力的土地,例如農田、漁場和森林,使用率至少達到了 56%。 ,地球上至少 75% 的無冰土地也因人類活動而發生了顯著變化。 在過去的一萬年裡,人類毀壞了地球上大約三分之一的森林。 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大約四分之三的破壞,即 15 億公頃的土地流失,僅發生在過去 300 年之內。 據聯合國稱,目前人類每年平均毀壞1000萬公頃森林。
僅在 2000 年至 2013 年間,人類活動就對190 萬平方公里以前未受干擾的陸地生態系統(面積相當於墨西哥的面積)進行了 在這13年期間,受影響最嚴重的生態係是東南亞的熱帶草原和森林。 報告發現,總體而言,地球上近 60% 的陸地生態系統正承受著來自人類活動的嚴重或中等壓力。
水健康
地球上的水生生態系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EPA使用「損害」的概念來衡量水污染; 如果水道污染嚴重而無法游泳或飲用,其中的魚因污染而無法安全食用,或者污染嚴重以致其水生生物受到威脅,則該水道被視為受損。 環境完整性計畫 2022 年的一項分析發現,以每英畝計算,55% 的湖泊、池塘和水庫以及 51% 的河流、溪流和小溪受到損害。
世界上的珊瑚礁也是極為重要的生態系 它們是大約 25% 的海洋魚類和許多其他物種的家園,但不幸的是,它們也嚴重退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發現,2009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珊瑚損失約 11,700 平方公里,佔全球珊瑚總量的 14%。 全球超過 30% 的珊瑚礁受到氣溫上升的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預計,到 2050 年,由於氣候變化,全球活珊瑚礁數量將減少 70-90% 該報告甚至提出了珊瑚礁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滅絕的可能性。
生物多樣性喪失
觀察生物多樣性喪失來衡量生態系統破壞的程度。 這是指植物和動物數量的減少,以及世界各地物種的滅絕和瀕臨滅絕。
前面提到的WWF報告發現,1970年至2016年間,全球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蟲類和魚類的數量平均減少了68% 。 在南美洲的熱帶次區域,下降幅度達到驚人的 94%。
有關滅絕的數據更加嚴峻。 每天,估計有137 種植物、動物和昆蟲因森林砍伐而滅絕,據估計生活在亞馬遜雨林中的另外 300 萬種物種也受到森林砍伐的威脅。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出了世界各地 45,321 個極度瀕危、瀕臨滅絕或脆弱的物種。 根據 2019 年的分析,超過三分之一的海洋哺乳動物現在面臨滅絕的威脅。
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 2023 年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以比歷史平均高 35 倍的速度滅絕 作者寫道,這種滅絕的速度代表著“對文明持續存在的不可逆轉的威脅”,並且正在“破壞人類生存的條件”。
底線
世界上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的原因。 樹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使空氣可供呼吸; 土壤可以積水,提供防洪保護,並讓我們能夠種植糧食來養活自己; 森林為我們提供了拯救生命的藥用植物,並有助於維持高水準的生物多樣性,而乾淨的水道則確保我們有足夠的水可供飲用。
但這一切都是岌岌可危的。 人類正在緩慢但肯定地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 如果我們不盡快改變方向,所造成的損害最終可能使地球不再適合我們自己的物種以及許多其他物種。
注意:此內容最初發表在SensientMedia.org上,可能不一定反映了 Humane Foundation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