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農業,也稱為工業化農業,已成為世界各地糧食生產的常態。雖然它可能會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但工廠化農場中動物的現實是可怕的。豬通常被認為是高度聰明和群居的動物,它們在這些設施中遭受了一些最殘酷和不人道的待遇。本文將探討工廠化農場虐待豬的六種最殘酷的方式,揭示秘密發生的隱藏的殘酷行為。
妊娠箱

飼養動物作為食物的過程是現代工業農業中最具剝削性的做法之一。母豬,被稱為“母豬”,被用於工廠化養殖,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繁殖能力。這些動物透過人工授精反覆受孕,一次產下多達 12 隻仔豬。這個繁殖週期受到仔細監測和操縱,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仔豬的產量,同時母豬本身也要承受極端的身體和情緒壓力。
在整個懷孕期間和產後,母豬都被限制在「妊娠板條箱」中,這是一種狹小的、限制性的圍欄,嚴重限制了它們的活動。這些板條箱非常狹窄,母豬甚至無法轉身,更不用說進行築巢、尋根或社交等自然行為了。缺乏空間意味著豬無法伸展、完全站立,甚至無法舒適地躺下。結果就是生活中持續的身體不適、壓力和匱乏。
妊娠箱通常由金屬或混凝土製成,通常成排放置在擁擠的大型穀倉中。每頭母豬都被限制在自己的籠子裡,與其他豬隔離,使得它們不可能互動或形成社會連結。這種限制非常嚴重,以至於許多母豬出現了身體健康問題,例如潰瘍和感染,特別是腿部周圍,因為它們被迫在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保持一種姿勢。情感上的損失同樣嚴重,因為豬是高度聰明的群居動物,它們在可以自由活動和與他人互動的環境中茁壯成長。連續幾個月被單獨監禁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困擾,導致諸如咬桿、搖頭和其他嚴重焦慮跡象的行為。
產後,母豬的情況並沒有改善。懷孕後,母豬被轉移到產仔欄,該產仔欄與妊娠欄類似,但在哺乳期使用。這些板條箱的設計目的是進一步限制母豬的活動,並防止母豬壓傷仔豬。然而,即使在分娩後,這種持續的限制只會加劇母豬的痛苦。他們仍然無法與仔豬正確互動,也無法以自然的方式自由活動來哺乳它們。仔豬本身雖然有更多的空間,但通常被飼養在擁擠的環境中,這加劇了它們本身的痛苦。
妊娠箱中的生命對身體和心理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些板條箱通常在工廠化農場中使用,以優化生產力,但動物福祉的成本是無法估量的。缺乏空間和無法進行自然行為會導致嚴重的痛苦,這種限制的長期影響可能會導致慢性健康問題、情緒創傷和生活品質下降。對於母豬來說,人工授精、分娩和強迫懷孕的循環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直到它們被認為不再具有生產力並被送往屠宰場。
妊娠箱的持續使用清楚地表明工廠化養殖如何將利潤置於動物福利之上。由於其不人道的性質,這些板條箱已在許多國家被禁止或逐步淘汰,但它們在世界許多地方仍然是合法的。這些板條箱造成的痛苦清楚地提醒我們迫切需要改革我們對待農場動物的方式。動物福利倡議者呼籲停止使用妊娠欄,敦促建立能讓豬隻生活在更自然、更人道的條件下的系統,讓它們能夠進行自然行為、社交和自由漫步。
閹割

閹割是另一種殘酷而痛苦的做法,通常在工廠化農場對豬,特別是雄性仔豬進行。公豬(被稱為“野豬”)通常在出生後不久就被閹割,以防止強烈的不良氣味(稱為“野豬異味”),這種氣味會影響肉的品質。該手術是使用手術刀、小刀進行的,有時甚至簡單地使用一對夾緊器械來壓碎睪丸。這個過程通常在沒有任何疼痛緩解的情況下進行,這對小仔豬來說是一次極其痛苦的經歷。
閹割帶來的痛苦是難以忍受的。仔豬的免疫系統仍在發育,無法應付手術過程中造成的身體創傷。在許多情況下,手術過程是倉促且不熟練的,這可能會導致嚴重受傷、感染或出血。儘管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這些小豬卻沒有接受麻醉、鎮痛或任何形式的疼痛管理,讓它們承受著無法緩解的痛苦。
閹割後,小豬常被留下來獨自一人,痛苦地顫抖。在手術後的幾天裡,他們明顯感到痛苦,無法正常站立或行走,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許多仔豬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會一動不動地躺著,或與其他同窩仔豬隔離,試圖應對創傷。這些仔豬所經歷的精神痛苦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心理問題,有些仔豬可能會因壓力和疼痛而出現異常行為。
閹割的創傷也會產生長期的後果。除了立即疼痛之外,該手術還可能導致身體併發症,例如感染、腫脹和疤痕。這些問題會影響豬的整體健康和福祉,降低其生長和茁壯成長的能力。隨著仔豬不斷生長發育,閹割造成的情緒創傷會表現為異常行為,例如攻擊性、焦慮和恐懼,所有這些都進一步損害了它們在工廠化農場環境中的生活品質。
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對雄性仔豬進行閹割的做法是工廠化養殖中忽視動物福利的一個明顯例子。它強調了這些產業如何將利潤和生產力置於其所利用的動物的福祉之上。這個程序是為了方便和滿足市場需求而進行的,是一種痛苦且不必要的行為,會給相關動物帶來巨大的痛苦。動物福利倡導者繼續推動更人道的閹割替代方案,例如緩解疼痛或使用繁殖方法來完全消除這種殘酷程序的需要。
儘管一些國家推出了要求在閹割期間進行麻醉或緩解疼痛的法律,但這種做法在世界許多地方仍然很普遍。在許多情況下,缺乏監管或執法意味著數百萬仔豬繼續默默承受痛苦。結束不緩解疼痛的閹割做法將是改善工廠化農場生豬福利的重要一步,也是爭取更人道的農業實踐過程中必須優先考慮的改變。
尾部對接

斷尾是工廠化養殖中常見的另一個痛苦且不必要的程序。當豬被飼養在狹窄、過度擁擠的環境中時,它們往往會變得高度緊張和沮喪。這些條件阻礙了豬的自然行為,例如尋根、覓食或與其他動物互動。因此,豬可能會表現出強迫行為,例如互相咬或咀嚼尾巴,這是對它們在這些不自然的生活條件下承受的巨大壓力和無聊的反應。
工廠化農場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為豬提供更多的空間、豐富的環境和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是經常採用一種被稱為「斷尾」的過程來切斷豬的尾巴。這個過程通常在豬還小的時候進行,通常是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天內,使用剪刀、小刀或熱刀片等鋒利的工具。尾巴被切成不同的長度,並且該過程在沒有任何麻醉或止痛的情況下進行。結果,豬會立即感受到難以忍受的疼痛,因為尾巴含有大量的神經末梢。
斷尾的做法是為了防止咬尾,但它未能解決根本問題:豬的生活條件緊張。斷尾並不能消除問題的根本原因,只會增加豬的身體痛苦。手術帶來的疼痛可能導致感染、嚴重出血和長期健康併發症。許多豬隻也會遭受幻痛,因為尾巴的神經末梢被切斷,使它們感到持續的不適,從而影響它們的整體健康。
斷尾的做法明顯反映了工廠化養殖業對動物福利的漠視。工廠化農場沒有創造讓豬進行自然行為和減輕壓力的環境,而是繼續殘害這些動物,以適應效率和利潤優先於人道待遇的生產模式。儘管一些國家已經發布了法律,要求在斷尾過程中緩解疼痛,或完全禁止該手術,但這種情況在世界許多地方仍然很常見。
動物福利倡議者呼籲停止斷尾,並採用更好的養殖方法,並專注於改善豬的生活條件。為豬提供更多的空間、豐富的資源以及參與自然行為的能力將顯著減少壓力和這種殘忍行為的需要。重點應該是創造人道環境,促進動物的身心健康,而不是訴諸斷尾等有害程序來掩蓋惡劣生活條件的症狀。
耳朵開槽

耳朵切口是另一種痛苦且侵入性的做法,通常對工廠化農場的豬進行,以在大量擁擠的豬群中識別它們。工廠化農場通常在狹窄和擁擠的環境中飼養數百甚至數千頭豬。為了區分不同的豬,工作人員使用了一種稱為「耳朵刻痕」的過程,在豬耳朵敏感的軟骨上切出刻痕,形成一種圖案作為識別系統。
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通常使用鋒利的工具(例如刀或耳朵開槽鉗)在豬的耳朵上進行切割。右耳上的凹口代表窩數,而左耳則代表該窩內個體豬的數量。切口通常是在出生後不久製作的,此時仔豬還年輕且脆弱。這個過程在沒有任何麻醉或止痛的情況下完成,這意味著仔豬在手術過程中會立即承受疼痛和困擾。
耳朵被割傷會帶來很大的疼痛,因為耳朵非常敏感並且包含許多神經末梢。切入這種脆弱的組織可能會導致出血、感染和長期不適。手術後,仔豬可能會出現腫脹、疼痛,且切口部位感染的風險增加。手術本身不僅痛苦,而且還存在留下永久性疤痕的風險,這可能會影響豬的聽力,甚至導致耳朵畸形。
耳朵切口是工廠化養殖業依賴不人道和過時的做法來管理大量動物的明顯例子。這個過程對豬沒有任何好處,只是讓農場工人更容易辨識。它反映了一種系統,在該系統中,動物的福利次於對效率和對大量種群的控制的需要。
雖然一些農場已經轉向侵入性較小的識別方法,例如電子耳標或紋身,但在世界許多地方,耳朵刻痕仍然是一種普遍的做法。動物福利倡議者繼續推動耳朵刻痕的替代方案,呼籲採用更人道的方式來識別和管理豬,而不會給它們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和痛苦。重點應轉向改善豬的生活條件,為它們提供更多的空間,並減少對造成身體和精神傷害的有害程序的需要。
運輸

運輸是工廠化養豬一生中最痛苦的階段之一。由於基因操縱和選擇性育種,豬隻的生長速度異常快速。當它們只有六個月大時,它們的「市場體重」就達到了約 250 磅。這種快速生長,再加上缺乏活動空間,通常會導致關節炎、關節疼痛、站立或行走困難等身體狀況。工廠化養殖的豬經常無法正確支撐自己的體重,而且在活動受限的環境中,它們的身體會因為生長過快而變得緊張。
儘管有這些健康問題,生豬仍然被迫忍受運送到屠宰場的痛苦過程。這段旅程本身是殘酷的,因為豬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被裝上過度擁擠的卡車。這些運輸卡車的裝備通常不足以滿足豬的體型和需求,幾乎沒有空間讓動物舒適地站立、轉身或躺下。豬被緊緊地塞進這些卡車裡,常常長時間站在自己的排泄物中,讓這段經歷更加難以忍受。許多卡車缺乏適當的通風和溫度控制,進一步加劇了豬的痛苦,特別是在極端天氣條件下。
當豬在這些條件下擠在一起時,它們變得更容易受傷、壓力和疲憊。被限制在如此狹窄的空間中所造成的身體壓力可能會使它們原有的狀況惡化,例如關節炎或跛行,在某些情況下,豬可能會在運輸過程中倒下或無法移動。這些豬經常處於這種狀態,不關心它們的健康。許多生豬在旅途中遭受脫水、疲憊和極度壓力,這種情況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幾天,這取決於屠宰場的距離。
除了身體上的損失之外,這趟旅程還使豬面臨一系列的健康風險。擁擠的環境促進了疾病和病原體的傳播,許多生豬在運輸過程中感染了傳染病。由於豬經常處於衛生條件差和不衛生的環境中,因此它們可能會患上嚴重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開放性傷口感染或胃腸道問題。運輸過程中經常爆發疾病,而豬往往得不到治療,進一步加劇了它們的痛苦。
此外,豬是高度聰明和社會性的動物。離開熟悉的環境,擠進幾乎沒有舒適感的卡車,以及忍受前往未知目的地的長途旅行,這些壓力對他們來說都是深深的創傷。卡車的感官超載、巨大的噪音和不斷的移動會導致極度的焦慮和恐懼。眾所周知,豬在運輸過程中會感到恐慌和困惑,因為它們無法理解或應對所面臨的壓倒性刺激。
儘管人們普遍知道運輸造成的巨大痛苦,但它仍然是工廠化農業的常見做法。改善條件的努力微乎其微,運輸過程中動物福利的法規往往鬆懈或執行不力。運輸是生豬被屠宰過程中的關鍵點,它提醒人們工業化養殖系統中對動物福利的忽視。動物權利倡議者繼續呼籲採取更人道的運輸方式,包括改善動物的條件、減少旅行時間以及實施更嚴格的法規以確保相關動物的福利。
最終,運輸凸顯了工廠化養殖固有的殘酷性,在工廠化養殖中,動物被視為需要運輸和加工的商品,很少考慮它們的身體或情緒健康。為了減輕這種痛苦,有必要對農業實踐進行徹底改革——在動物生命的每個階段都優先考慮動物的健康、舒適和尊嚴。
屠宰

屠宰過程是工廠化養殖豬生命中最後也是最可怕的階段,其特徵是極端殘忍和不人道。在一個典型的屠宰場,每小時有超過1000頭生豬被宰殺,營造出一種高速度、大批量的生產氛圍。這種快節奏的系統優先考慮效率和利潤,往往以犧牲豬的福利為代價。
在屠宰前,豬應該被擊暈以使它們失去知覺,但屠宰線的高速運行幾乎不可能確保每頭豬都被適當擊暈。因此,許多豬在宰殺過程中仍然保持清醒和清醒。致暈過程的目的是使豬失去知覺並對疼痛失去知覺,但往往執行得不好,使豬完全意識到周圍的混亂。這種失敗意味著許多豬仍然可以看到、聽到和聞到周圍發生的恐怖事件,除了身體上的痛苦之外,還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一旦豬被擊暈,它們的喉嚨就會被切開,然後以可怕且極其緩慢的方式流血。豬完全知道發生了什麼,因為它們在失血過多之前仍在掙扎並喘著氣。許多豬並沒有立即喪失行為能力,而是在慢慢死亡時處於恐懼、痛苦和困惑的狀態,加劇了這種長期的痛苦。
屠宰過程體現了工業化農業中固有的殘酷性,動物被視為待加工的商品,而不是有能力感受痛苦的生物。未能正確擊暈豬,再加上屠宰線的速度,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痛苦的環境。燙水池的廣泛使用進一步凸顯了對動物福利的漠視,因為豬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承受著極大的痛苦。
動物權利倡議者繼續呼籲改革,敦促實施更人道的屠宰做法,更好地監管屠宰場運營,並加強監督,以確保動物受到尊嚴和尊重。必須重新審視目前受利潤和效率驅動的屠宰制度,以解決豬隻和所有食用動物在工業化農業中所遭受的深刻痛苦。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優先考慮動物福利的系統,確保它們的生命和死亡得到同情和尊重。
你可以做什麼
工廠化農場裡的豬所遭受的虐待是不可否認的,但我們都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它們的痛苦,並努力建立一個更人道的糧食系統。您可以執行以下操作:
- 採用植物性飲食:減少對工廠化養殖動物的需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消除或減少飲食中的動物產品。選擇植物性食品,您可以幫助減少為了食用而飼養、圈養和屠宰的豬隻和其他動物的數量。
- 倡導更強有力的動物福利法:支持致力於改善動物福利法的組織和倡議。倡導立法,要求改善生活條件、人道屠宰做法以及對工廠化農場實施更嚴格的監管。您可以簽署請願書、聯繫當地代表並支持致力於結束工廠化農業的運動。
- 教育他人:與他人分享工廠化農業現實的資訊。讓朋友、家人和社區了解工廠化農場中動物所面臨的狀況,有助於提高意識並激發改變。
- 支持工廠化養殖的抵製品牌:許多公司的供應鏈中仍然依賴工廠化養殖的豬和其他動物。透過抵制這些公司並支持致力於零殘忍行為的企業,您可以發表強有力的聲明並鼓勵企業改變其做法。
- 參與動物權利組織:加入致力於倡導更好地對待養殖動物的動物權利組織。這些組織提供資源、活動和活動,幫助提高人們的意識並在我們的糧食系統中創造持久的變化。
每一個行動,無論多小,都會對動物的生活產生影響。我們可以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更富有同情心的世界,並確保豬和所有動物得到應有的尊嚴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