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複雜且經常引起爭議的畜牧業領域,焦點通常傾向於更突出的受害者——牛、豬、雞和其他熟悉的牲畜。 然而,這個行業還存在著一個鮮為人知、同樣令人不安的面向:囓齒動物養殖。 《道德素食主義者》一書的作者喬迪·卡薩米賈納 (Jordi Casamitjana) 冒險進入了這個被忽視的領域,闡明了對這些小眾生靈的剝削。
卡薩米賈納的探索從一個個人故事開始,講述了他在倫敦公寓裡與一隻野家鼠和平共處的故事。 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互動揭示了對所有生物的自主權和生命權的深刻尊重,無論其大小或社會地位如何。 這種尊重與許多囓齒動物所面臨的嚴峻現實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囓齒動物不像他的小室友那麼幸運。
這篇文章深入研究了各種用於養殖的囓齒動物,如豚鼠、龍貓和竹鼠。 每個部分都細緻地概述了這些動物的自然歷史和行為,將它們在野外的生活與它們在圈養中所忍受的惡劣條件並置。 從安地斯山脈的豚鼠儀式消費,到歐洲的龍貓毛皮養殖場,再到中國蓬勃發展的竹鼠產業,對這些動物的剝削暴露無遺。
卡薩米賈納的調查揭示了一個囓齒動物因肉、毛皮和所謂的藥用特性而被飼養、限制和殺害的世界。 倫理影響是深遠的,挑戰讀者重新考慮他們對這些經常被誹謗的生物的看法。 透過生動的描述和深入研究的事實,這篇文章不僅告知人們,還呼籲重新評估我們與所有動物的關係,並倡導以更富有同情心和道德的方式共存。
當您閱讀本次揭露之旅時,您將揭開囓齒動物養殖的隱藏真相,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小型哺乳動物的困境以及對動物福利和道德素食主義的更廣泛影響。
### 揭開囓齒動物養殖的真相
在錯綜複雜的畜牧業網絡中,人們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較熟悉的受害者身上──牛、豬、雞等。 然而,該行業一個鮮為人知但同樣令人不安的方面是囓齒動物的養殖。 Jordi Casamitjana,《道德素食主義者》一書的作者,深入研究了這個被忽視的問題,揭示了對這些小眾生物的剝削。
卡薩米賈納的敘述以個人軼事開始,講述了他在倫敦公寓中與一隻野家鼠共存的故事。深尊重,無論其大小或社會地位如何地位。 這種尊重與許多囓齒動物所面臨的嚴峻現實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囓齒動物不像他的小室友那麼幸運。
文章探討了用於養殖的各種囓齒動物,包括豚鼠、龍貓和竹鼠。 每個部分都細緻地詳細介紹了這些動物的自然歷史和行為,將它們在野外的生活與它們在圈養中所忍受的惡劣條件進行了對比。 從安地斯山脈的豚鼠儀式消費,到歐洲的龍貓皮毛養殖場,再到中國蓬勃發展的竹鼠產業,對這些動物的剝削暴露無遺。
卡薩米賈納的調查揭示了一個囓齒動物被飼養、限制和殺害的世界,因為它們的肉、毛皮和所謂的藥用特性。 道德影響是深遠的,挑戰讀者重新考慮他們對這些經常被誹謗的生物的看法。 透過生動的描述和深入研究的事實,這篇文章不僅告知人們,還呼籲重新評估我們與所有動物的關係,並倡導採取更富有同情心和道德的共存方式。
當您通過這個揭露過程時,您將揭開囓齒動物養殖的隱藏的真相,獲得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小型哺乳動物的困境以及對動物福利和道德素食主義的更廣泛影響。
是動物農業產業也在農場中利用的一組哺乳動物
我認為他是室友。
在我現在租的那間公寓之前,我住在倫敦的一間公寓裡,我並不是一個人住。 雖然我是那裡唯一的人類,但其他眾生也把這裡當作了家,有一個我認為他是我的室友,因為我們共用一些公共房間,例如客廳和廚房,但不是我的臥室或洗手間。 他碰巧是一隻囓齒動物。 確切地說,是一隻家鼠,晚上它會從廢棄的壁爐裡出來打招呼,我們就出去玩了一會兒。
我讓他成為他想要的樣子,所以我沒有給他餵食或類似的東西,但他非常尊重並且從不打擾我。 他知道他的界限,我也知道我的界限,我知道,雖然我付房租,但他和我一樣有權利住在那裡。 他是一隻野生西歐家鼠( Mus musculus Domesticus )。 他不是人類創造的用於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或作為寵物飼養的國內同類之一,因此對他來說,住在西歐的房子裡是一個合理的地方。
當他外出在房間裡走動時,我必須小心,因為我突然做出的任何動作都會嚇到他。 他知道,對於一個被大多數人視為害蟲的微小獵物來說,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所以他最好遠離任何大型動物,並且隨時保持警惕。 這是明智之舉,所以我尊重他的隱私。
他相對幸運。 不僅因為他最終與一位有道德的素食主義者合租了一套公寓,還因為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自由去留。 這不是所有囓齒類動物都能說出的話。 除了我已經提到的實驗室囓齒動物外,還有許多其他囓齒動物被圈養在農場中,因為它們是為了肉或皮而養殖的。
你沒聽錯。 囓齒類動物也是養殖的。 你知道豬、牛、綿羊、兔子、山羊、火雞、雞、鵝和鴨在世界各地都有養殖,如果你讀過我的文章,你可能會發現驢子、駱駝、 雉雞、平胸鳥、魚、章魚、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和昆蟲也被養殖。 現在,如果你讀了這篇文章,你就會了解養殖囓齒動物的真相。
誰是養殖囓齒動物?

囓齒類動物是囓齒類哺乳動物的一大類,原產於除紐西蘭、南極洲和幾個大洋島嶼以外的所有主要陸地。 它們的上顎和下顎各有一對不斷生長的鋒利門牙,用來啃咬食物、挖掘洞穴和作為防禦武器。 大多數是體型粗壯、四肢短、尾巴長的小動物,大多數以種子或其他植物性食物。
它們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而且數量也非常多。 有 489 屬、2,276 種以上(約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 40% 是囓齒動物),它們可以生活在各種棲息地,通常是群體或群居。 它們是最早的哺乳動物之一,由祖先類似鼩鼱的第一批哺乳動物演化而來; 囓齒動物化石的最早記錄來自古新世,大約 6,600 萬年前非鳥類恐龍滅絕後不久。
兩種囓齒動物,家鼠( Mus musculus)和挪威大鼠( Rattusnorvegicus Domestica )已被馴化,以將其用作研究和測試對象(用於此目的的家養亞種往往是白色)。 這些物種也被用作寵物(當時稱為花式小鼠和花式大鼠),還有倉鼠( Mesocricetus auratus )、矮倉鼠(Phodopus spp.)、八齒鼠( Octodon degus ) 、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 、豚鼠( Cavia porcellus )和普通龍貓( Chinchilla lanigera ) 。 然而,最後兩種動物,連同竹鼠( Rhizomys spp. ),也被畜牧業養殖,用於生產多種材料——這些不幸的囓齒動物就是我們將在這裡討論的。
豚鼠(也稱為豚鼠)既不是幾內亞的原產地——它們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區——也有密切關係,所以可能稱它們為豚鼠會更好。 家養豚鼠( Cavia porcellus )是在公元前 5,000 年左右從野生豚鼠(最有可能是Cavia tschudii ) 馴化而來,供前殖民時期的安第斯部落(他們稱它們為“cuy”,該術語在美國仍在使用)養殖作為食物。 野生豚鼠生活在草原上,是草食性動物,像歐洲類似棲息地的牛一樣吃草。 它們是非常群居的動物,生活在稱為“牛群”的小群體中,其中包括幾隻稱為“母豬”的雌性,一隻稱為“野豬”的雄性,以及稱為“幼崽”的幼崽(如您所見,其中許多名稱都是相同的)比用於實際豬的那些)。 與其他囓齒動物相比,豚鼠不會儲存食物,因為它們以草和其他植物為食,而這些植物的食物永遠不會耗盡(它們的臼齒非常適合磨碎植物)。 它們躲在其他動物的洞穴中(它們自己不挖洞),並且往往在黎明和黃昏時最為活躍。 它們有很好的記憶力,因為它們可以學習複雜的路徑來獲取食物並記住它們數月,但它們不太擅長攀爬或跳躍,因此它們傾向於凍結作為防禦機製而不是逃跑。 他們非常善於社交,並使用聲音作為主要的溝通方式。 出生時,它們相對獨立,因為它們睜開眼睛,皮毛發育完全,幾乎立即開始覓食。 作為寵物飼養的家養豚鼠平均壽命為四到五年,但也可能壽命長達八年。
竹鼠是發現於南亞、東南亞和東亞的囓齒動物,屬於竹鼠亞科的四種。 中國竹鼠(Rhizomys sinensis)生活在中國中部和南部、緬甸北部和越南; 白竹鼠( R. pruinosus ),居住在印度阿薩姆邦至中國東南部和馬來半島; 蘇門答臘竹鼠、印度竹鼠或大竹鼠( R. sumatrensis )生活在中國的雲南、印度支那、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 小竹鼠( Cannomys badius )生活在尼泊爾、阿薩姆邦、孟加拉北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北部。 它們是體型龐大、行動緩慢、看起來像倉鼠的囓齒動物,耳朵和眼睛都很小,腿很短。 它們在它們居住的廣闊的洞穴系統中以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 除較小的竹鼠外,主要以竹子為食,生活在海拔1200~4000m的茂密竹叢中。 晚上,它們在地上尋找水果、種子和築巢材料,甚至爬上竹莖。 這些老鼠重達 5 公斤(11 磅),長至 45 公分(17 英吋)。 大多數情況下,它們是獨居和有領地意識的,儘管有時人們會看到雌性與幼崽一起覓食。 它們在雨季繁殖,從二月到四月,再從八月到十月。 它們的壽命長達 5 年。
龍貓是毛茸茸的囓齒類動物,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屬於短尾龍貓或龍貓 與豚鼠一樣,它們也生活在海拔高達 4,270 m 的高海拔地區,稱為「獸群」。 雖然它們曾經在玻利維亞、秘魯和智利很常見,但如今,野外的棲息地僅在智利(伊拉佩爾附近的奧科就有長尾),並且瀕臨滅絕。 為了在高山的寒冷中生存,龍貓擁有所有陸地哺乳動物中最濃密的皮毛,每平方公分約有 20,000 根毛髮,每個毛囊長出 50 根毛髮。 龍貓通常被描述為溫柔、溫順、安靜和膽怯,在野外,它們在夜間活躍,從岩石的縫隙和洞穴中出來,以植物為食。 在它們的原生棲息地,龍貓是群居動物,在乾旱、多岩石的環境中以多達 100 隻的群體生活(形成一夫一妻制)。 龍貓的移動速度非常快,跳躍高度可達 1 或 2 m,它們喜歡沐浴在灰塵中,以保持皮毛的良好狀態。 龍貓會釋放一簇毛髮(「毛皮滑落」)作為躲避捕食者的機制,而且它們的耳朵很大,所以聽力很好。 它們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時間繁殖,但繁殖季節通常在五月至十一月之間。 他們可以活10-20年。
天竺鼠養殖

豚鼠是最早為食物而飼養的囓齒動物。 經過數千年的養殖,它們現在已成為馴化物種。 早在公元前 5000 年,它們就在今天的哥倫比亞南部、厄瓜多、秘魯和玻利維亞地區首次被馴化。 古代秘魯的莫切人經常在他們的藝術中描繪豚鼠。 據信,豚鼠是印加人首選的非人類祭祀動物。 今天,安第斯高地的許多家庭仍然飼養豚鼠作為食物,就像歐洲人飼養兔子一樣(順便說一下,兔子不是囓齒動物,而是兔形目動物)。 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的商人將豚鼠帶到了歐洲,它們很快就作為外來寵物而流行起來(後來也被用作活體解剖的受害者)。
在安第斯山脈,豚鼠傳統上在儀式餐中食用,被土著人民視為美味佳餚,但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該地區的許多人吃豚鼠變得更加常態化和普遍,特別是在秘魯和玻利維亞,而且在厄瓜多爾的山區和哥倫比亞。 農村和城市地區的人們都可以養殖豚鼠作為補充收入,並且可以在當地市場和大型市政市集上出售。 據估計,秘魯人每年消耗 6500 萬隻豚鼠,並且有許多專門針對豚鼠消費的節日和慶祝活動。
由於它們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輕鬆繁殖,因此許多人無需投入大量資源(或不太關心它們的福祉)即可開始飼養豚鼠農場。 在農場,豚鼠會被圈養在籠子或圍欄中,有時密度過高,如果不定期清潔墊料,它們可能會出現足部問題。 他們被迫每年產大約五窩(每窩兩到五隻動物)。 雌性早在一個月大時就性成熟,但通常在三個月後被迫繁殖。 由於吃草,農村地區的農民不需要在食物上投入那麼多(通常給他們的是舊割的草,可能會發黴,從而影響動物的健康),但由於他們無法自己生產維生素C動物可以,農民必須確保他們吃的一些葉子富含這種維生素。 與其他養殖動物一樣,嬰兒在大約三週大時就被過早地與母親分開,並被放置在不同的圍欄中,將年輕的雄性和雌性分開。 然後,母親們會被「休息」兩到三週,然後再次被放入繁殖欄,迫使它們繁殖。 三到五個月達到 1.3 - 2 磅時,就會被宰殺
1960 年代,秘魯大學開始了旨在飼養大型豚鼠的研究項目,隨後的研究也旨在提高豚鼠養殖的利潤。 拉莫利納國立農業大學(稱為 Tamborada)培育的豚鼠品種生長速度更快,重量可達 3 公斤(6.6 磅)。 厄瓜多爾的大學也培育了一個大型品種(Auqui)。 這些品種正在慢慢分佈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現在,喀麥隆、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坦尚尼亞等西非國家已經嘗試養殖豚鼠作為食物。 美國主要城市的一些南美餐廳將豚鼠作為美味佳餚,而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一個小型豚鼠養殖場也報導了這一消息,聲稱他們的肉比其他動物肉更可持續
龍貓的養殖

飼養龍貓是為了毛皮,而不是肉,自 16 世紀起就開始了龍貓毛皮的國際貿易。 製作一件毛皮大衣需要150-300隻龍貓。 他們為了獲取毛皮而獵殺龍貓,已經導致其中一個物種的滅絕,以及另外兩個剩餘物種的局部滅絕。 1898 年至 1910 年間,智利每年700 萬張龍貓毛皮 現在捕獵野生龍貓是違法的,因此在毛皮養殖場飼養牠們已成為常態。
在幾個歐洲國家(包括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俄羅斯、西班牙和義大利)和美洲(包括阿根廷、巴西和美國),龍貓因其毛皮而被商業化飼養。 這種毛皮的主要需求來自日本、中國、俄羅斯、美國、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 2013年,羅馬尼亞生產了30,000張龍貓毛皮。 在美國,第一個農場於 1923 年在加州英格爾伍德建立,現已成為該國龍貓的總部。
在毛皮養殖場中,龍貓被飼養在非常小的金屬絲網籠中,平均尺寸為 50 x 50 x 50 公分(比它們的自然領地小數千倍)。 在這些籠子裡,它們無法像在野外那樣進行社交活動。 女性被塑膠項圈束縛,被迫生活在一夫多妻的環境中。 他們獲得塵浴和巢箱的。 研究表明,荷蘭毛皮養殖場中 47% 的龍貓表現出與壓力相關的刻板行為,例如咬毛皮。 小龍貓在 60 天大時就與母親分開。 農場常見的健康問題包括真菌感染、牙齒問題和高嬰兒死亡率。 養殖的龍貓會因觸電(將電極放在動物的一隻耳朵和尾巴上,或將它們浸入帶電的水中)、放氣或折斷脖子而死亡。
2022 年,動物保護組織國際人道協會 (HIS)揭露了羅馬尼亞龍貓農場的殘忍且涉嫌非法的做法。 它涵蓋了羅馬尼亞不同地區的 11 個龍貓農場。 調查人員表示,一些農民告訴他們,他們透過扭斷動物的脖子來殺死動物,根據歐盟法律,這是非法的。 該組織還聲稱,雌性龍貓幾乎處於永久懷孕週期,它們被迫戴上“僵硬的頸託或項圈”,以防止它們在交配過程中逃脫。
現在許多國家都禁止毛皮養殖場。 年荷蘭最早龍貓養殖場的國家之一。 22 日,拉脫維亞議會投票,全面禁止飼養毛皮動物(包括在該國養殖的龍貓),但最遲將於 2028 年生效。上仍然有許多龍貓農場——事實上,龍貓也被當作寵物飼養,這一事實並沒有幫助,因為這使圈養牠們變得合法化。
竹鼠養殖

幾個世紀以來,中國和鄰國(如越南)一直飼養竹鼠作為食物。 據說,吃竹鼠是周朝(公元前 1046-256 年)的「盛行習俗」。 然而,直到最近幾年,它才成為一個大規模產業(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製造家養版本的竹鼠,因此養殖的竹鼠與野生的竹鼠屬於同一物種)。 2018 年,來自江西省的兩名年輕人華農兄弟開始錄製飼養和烹飪的視頻,並將其發佈到社交媒體上。 這引發了一種時尚,政府開始補貼竹鼠養殖。 我國養殖竹鼠數量約6,600萬隻。 在人口約5,000萬的農業省廣西,竹鼠年市場價值約28億元。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光是該省就有超過10萬人飼養約1,800萬隻竹鼠。
在中國,人們仍然認為竹鼠是美味佳餚,並願意花高價購買它們,部分原因是傳統中醫聲稱竹鼠肉可以為人體排毒並改善消化功能。 然而,在後來的 COVID-19 大流行的爆發與出售野生動物的市場有關之後,中國於 2020 年 1 月暫停了野生動物的交易,其中包括竹鼠(引發大流行的主要候選者之一)。 官方活埋900多隻竹鼠的影片在社群媒體上流傳。 2020年2月,中國禁止所有陸生野生動物的食用和相關交易,以降低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這導致許多竹鼠養殖場關閉。 然而,現在疫情已經結束,規則也有所放鬆,所以這個行業正在重新興起。
事實上,儘管發生了大流行,但 Global Research Insights 估計竹鼠市場規模預計仍將成長。 該產業的骨幹企業有無錫市竹鼠科技有限公司、龍潭村竹鼠養殖有限公司、恭城縣益富盛竹鼠養殖有限公司。
一些曾經努力養豬或其他傳統養殖動物的農民現在轉而養殖竹鼠,因為他們聲稱這更容易。 例如,Nguyen Hong Minh在養豬生意沒有產生足夠的利潤後轉而種植竹鼠。 起初,Minh從捕獵者那裡購買了野生竹鼠,並將他的舊豬舍變成了飼養設施,但儘管竹鼠生長良好,但他說,雌性竹鼠在出生後殺死了許多嬰兒(可能是因為飼養條件的壓力)。 兩年多後,他找到了防止這些過早死亡的方法,現在他的農場裡飼養了 200 隻竹鼠。 他說,他的肉可以以每公斤 60 萬越南盾(24.5 美元)的價格出售,這比飼養雞或豬的肉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 甚至有人聲稱,竹鼠養殖比其他動物養殖的碳足跡更低,而且這些囓齒動物的肉比牛或豬的肉更健康,因此這可能會激勵一些農民轉向這種新的動物養殖形式。
中國竹鼠產業存在的時間並不長,所以關於竹鼠飼養條件的信息並不多,特別是因為在中國進行臥底調查非常困難,但就像任何動物養殖一樣,利潤優先。這些溫順動物的剝削無疑會給它們帶來痛苦——如果他們因為大流行而活埋它們,想像它們通常會受到怎樣的對待。 農民自己發布的影片顯示,他們處理這些動物並將它們放在小圍欄裡,沒有表現出老鼠太多的抵抗,但這些影片當然會成為他們公關的一部分,所以他們會隱藏任何明確的內容虐待或痛苦的證據(包括他們是如何被殺害的)。
無論是為了肉還是為了皮,囓齒動物在東方和西方都被養殖,而且這種養殖正變得越來越工業化。 由於囓齒動物繁殖速度非常快,而且在馴化之前就已經相當溫順,因此囓齒動物養殖可能會增加,特別是當其他類型的動物養殖變得不那麼受歡迎且成本高昂時。 與有蹄類動物、鳥類和豬的情況一樣,人類創造了新的馴化囓齒動物物種以提高“生產力”,並且這些新物種已被用於其他形式的剝削,例如活體解剖或寵物貿易,擴大虐待範圍。
我們,素食主義者,反對一切形式的動物剝削,因為我們知道它們都可能給眾生帶來痛苦,一旦你接受一種形式的剝削,其他人就會用這種接受來為另一種形式的剝削辯護。 在一個動物沒有足夠國際法律權利的世界裡,容忍任何形式的剝削總是會導致廣泛的、不受控制的虐待。
作為一個群體,囓齒動物通常被認為是害蟲,所以很多人不會太在意它們是否被養殖,但它們既不是害蟲,也不是食物、衣服或寵物。 囓齒類動物是像你我一樣的有情眾生,他們應該享有與我們相同的道德權利。
任何有情眾生都不應該被耕種。
注意:此內容最初發表在veganfta.com上,可能不一定反映了 Humane Foundation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