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感知能力是指認識到動物並非只是生物機器,而是能夠擁有主觀經驗的生物──能夠感受到喜悅、恐懼、痛苦、愉悅、好奇,甚至是愛。科學不斷發現證據表明,許多動物擁有複雜的情感和認知能力,涵蓋所有物種:豬展現出頑皮的性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雞能夠建立社會紐帶並用20多種不同的叫聲進行交流,牛能夠記住面孔,並在與幼崽分離時表現出焦慮的跡象。這些發現挑戰了長期以來關於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情感界線的假設。
儘管證據越來越多,社會仍然在忽視或輕視動物感知能力的框架下運作。工業化養殖系統、實驗室實驗和各種娛樂形式往往以否定動物意識為由,為有害行為辯護。當動物被視為無情的商品時,它們的痛苦就變得無形、正常化,並最終被視為必要之舉。這種抹殺不只是道德上的缺陷,更是對自然世界的根本扭曲。
在這個範疇中,我們被邀請以不同的視角看待動物:不再視為資源,而是將其視為擁有重要內在世界的個體。認識到動物的感知力意味著正視我們在日常選擇中對待動物的方式所帶來的倫理影響——從我們吃的食物到我們購買的產品,從我們支持的科學,到我們容忍的法律。這呼籲我們拓展同情心的圈子,尊重其他生命的情感現實,並將建立在冷漠基礎上的體系重塑為植根於同理心和尊重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