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豆和癌症風險的討論一直存在爭議,特別是由於對其植物雌激素含量的擔憂。植物雌激素,特別是大豆中發現的異黃酮,已受到仔細審查,因為它們的化學性質類似於雌激素,雌激素是一種已知會影響某些癌症發展的激素。早期推測表明,這些化合物可能在體內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這導致了聳人聽聞的頭條新聞和對大豆安全的廣泛擔憂。然而,最近的研究描繪了一幅不同的圖景,顯示大豆實際上可能具有預防癌症的功效。
了解植物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是源自植物的化合物,其結構與雌激素(主要的女性性激素)相似。儘管結構相似,但與內源性雌激素相比,植物雌激素的荷爾蒙作用要弱得多。植物雌激素的主要類型包括異黃酮、木酚素和香豆素,其中異黃酮在豆製品中最為常見。
植物雌激素由於其化學結構而模仿雌激素,這使得它們能夠與體內的雌激素受體結合。然而,它們的結合親和力遠低於天然雌激素,導致荷爾蒙作用更弱。這種與雌激素的相似性引發了人們對其對荷爾蒙敏感疾病的影響的擔憂,尤其是受雌激素水平影響的乳癌。

植物雌激素的類型
⚫️異黃酮:主要存在於大豆和豆製品中,金雀異黃酮和大豆黃酮等異黃酮是研究最多的植物雌激素。它們因其與雌激素受體相互作用的潛力而聞名,並且經常成為有關其健康影響的研究焦點。
木脂素:木脂素存在於種子(尤其是亞麻籽)、全穀物和蔬菜中,被腸道細菌轉化為腸木脂素,腸木脂素也具有溫和的雌激素活性。
⚫️ Coumestans:這些不太常見,但存在於苜蓿芽和豌豆等食物中。 Coumestans 也具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但研究較少。
消除迷思:研究結果
攝護腺癌
關於大豆對健康影響的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領域之一集中在前列腺癌,這是一種男性常見的癌症。在大豆消費量特別高的亞洲國家進行的觀察性研究表明,與西方國家相比,前列腺癌的發生率明顯較低。這個有趣的觀察促使科學家更深入研究大豆攝取量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係。
廣泛的研究表明,食用大豆可將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 20-30%。這種保護作用被認為是由大豆中的異黃酮產生的,它可能會幹擾癌細胞的生長或影響荷爾蒙水平,從而降低癌症風險。此外,即使在前列腺癌發病後,大豆似乎也具有有益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豆可以幫助減緩疾病的進展並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為那些已經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的人提供潛在的好處。
乳癌
關於乳癌和大豆消費的證據同樣令人鼓舞。大量研究一致表明,較高的大豆攝取量與降低乳癌和子宮癌的發生率有關。例如,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豆漿或經常吃半杯豆腐的女性,與很少吃或不吃黃豆的女性相比,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 30%。
據信,在生命早期攝取大豆的保護作用最為明顯。在青春期,乳房組織正在發育,飲食選擇會影響這個關鍵時期。然而,食用大豆的好處並不僅限於年輕人。女性健康飲食和生活研究強調,有乳癌病史的女性在飲食中加入大豆製品可以顯著降低癌症復發和死亡的風險。這表明大豆可以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提供保護作用,包括癌症診斷後。
這項研究打破了食用大豆會增加癌症風險的神話,並支持了大豆可以預防攝護腺癌和乳癌的觀點。大量研究中觀察到的有益效果強調了將大豆納入均衡飲食的價值,強化了其作為促進健康食品的作用。有證據表明,大豆中的異黃酮和其他化合物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並改善癌症患者的預後,使大豆成為旨在預防和管理癌症的飲食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學共識和建議
關於大豆和癌症風險的科學認識的轉變反映在更新的飲食建議中。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現在提倡兩項關鍵的飲食改變,以幫助降低乳癌風險:用植物油取代動物脂肪,以及增加大豆、豌豆和豆類等來源的異黃酮的攝取量。該指南基於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富含這些化合物的植物性飲食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並改善健康結果。
大豆:飲食中的有益補充
不斷發展的研究表明,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不會帶來風險,反而具有潛在的抗癌功效。人們擔心大豆可能會像雌激素一樣增加癌症風險,但這項擔憂已被科學研究所證實。相反,將大豆納入均衡飲食可能會帶來寶貴的健康益處,包括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
大量證據表明,大豆不僅安全,而且可能有益於預防癌症,這解決了人們對大豆的早期擔憂。將大豆作為多樣化飲食的一部分可以是邁向改善健康的積極一步,凸顯了在做出飲食選擇時依賴全面、最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總之,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支持大豆在預防癌症方面的作用,揭穿了早期的神話,並強調了其作為保護性食品的潛力。關於大豆和癌症的爭論強調需要繼續研究和知情討論,以確保飲食建議基於可靠的科學。隨著我們認識的加深,我們越來越清楚,大豆並不是飲食中的壞蛋,而是健康和防癌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