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是無知覺的生物,無法感受疼痛,這種觀念長期以來一直影響著漁業和水產養殖的做法。然而,最近的科學研究挑戰了這個觀點,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魚類擁有經歷疼痛所需的神經和行為機制。這項發現迫使我們正視商業捕魚、休閒釣魚和養魚業的倫理影響,這些產業每年導致數十億條魚類遭受痛苦。
魚痛的科學

神經學證據
魚類擁有傷害感受器,這是一種專門的感覺受體,可以檢測有毒或潛在有害的刺激,類似於哺乳動物中的感受器。這些傷害感受器是魚類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能夠偵測機械、熱和化學有害刺激。大量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魚類對身體傷害的反應是反映疼痛感知的生理和行為反應。例如,涉及虹鱒魚的研究表明,當暴露於酸或高溫等有害刺激時,魚的皮質醇水平會升高(表明壓力和疼痛),同時也會出現顯著的行為變化。這些行為反應包括在表面上摩擦受影響的區域或不規則地游泳、與痛苦一致的行為以及故意嘗試減輕不適。這些壓力標記的存在有力地支持了這樣的論點:魚類擁有經歷疼痛所需的神經通路。
行為指標
除了生理證據之外,魚類還表現出一系列複雜的行為,可以進一步了解它們的疼痛感知能力。受傷或受到有害刺激後,魚通常會表現出攝食量減少、嗜睡增加和呼吸頻率加快,所有這些都是不適或痛苦的典型症狀。這些改變的行為超越了簡單的反射行為,表明魚可能正在經歷對疼痛的有意識的認識,而不僅僅是對刺激的反應。此外,涉及止痛藥(例如嗎啡)的研究表明,接受止痛藥物治療的魚可以恢復正常行為,例如恢復進食並表現出減輕壓力的跡象。這種恢復進一步證實了這樣一種說法,即魚類與許多其他脊椎動物一樣,能夠以與哺乳動物類似的方式體驗疼痛。
總的來說,神經學和行為學證據都支持這樣的結論,即魚類擁有感知和響應疼痛所需的生物機制,挑戰了「它們只是反射驅動的生物體」這一過時的觀點。
魚類疼痛和恐懼的證據:越來越多的研究挑戰了舊的假設
《應用動物行為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暴露在令人痛苦的高溫下的魚類會表現出恐懼和警惕的跡象,這強調了魚類不僅會經歷疼痛,而且還會保留對疼痛的記憶。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挑戰了長期以來關於魚類及其疼痛感知能力的假設。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重要研究表明,魚類和其他動物一樣,能夠學會避免疼痛。該研究的主要科學家麗貝卡·鄧洛普(Rebecca Dunlop)解釋說:「這篇論文表明,魚類的疼痛迴避似乎不是一種反射反應,而是一種根據不同情況學習、記憶和適應的反應。因此,如果魚能夠感知疼痛,那麼釣魚就不能繼續被認為是一項非殘忍的運動。這項發現引發了有關釣魚倫理的嚴重質疑,顯示曾經被認為無害的做法實際上可能會造成重大痛苦。
同樣,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魚類在被追逐時會感到恐懼,這表明它們的反應不僅僅是簡單的反射。首席研究員鄧肯博士表示,「魚會受到驚嚇,而且……它們寧願不被驚嚇,」他強調,魚和其他動物一樣,會表現出複雜的情緒反應。這項發現不僅挑戰了魚類作為本能驅動生物的看法,而且強調了它們的恐懼能力和避免痛苦情況的願望,進一步強調了考慮它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英國政府的諮詢機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FAWC) 在2014 年的報告中確認,「魚類能夠發現有害刺激並做出反應,並且FAWC 支持越來越多的科學共識,即它們會經歷疼痛。這項說法與越來越多的研究一致,顯示魚類具有感知有害刺激的能力,挑戰了長期以來否認魚類具有疼痛能力的過時觀點。透過認識到魚類會經歷疼痛,FAWC 與更廣泛的科學界一起呼籲重新評估我們在科學研究和人類日常活動中對待這些水生動物的方式。
麥格理大學的Culum Brown 博士審查了近200 篇有關魚類認知能力和感官知覺的研究論文,他認為,魚類從水中移出時所承受的壓力可能超過人類溺水時的壓力,因為它們由於無法自救而經歷了漫長而緩慢的死亡。這凸顯了更人道地對待魚類的重要性。
根據他的研究,卡勒姆·布朗博士得出結論,魚類是一種認知和行為複雜的生物,如果沒有感知疼痛的能力就無法生存。他也強調,人類對魚類的殘忍程度確實令人震驚。
商業捕魚的殘酷性
兼捕和過度捕撈
拖網捕魚和延繩釣等商業捕魚方式從根本上來說是不人道的,對海洋生物造成巨大痛苦。在拖網捕撈中,大型網被拖過海底,不加區別地捕獲其路徑上的一切,包括魚類、無脊椎動物和脆弱的海洋物種。延繩釣將誘餌鉤掛在綿延數英里的粗線上,經常纏住非目標物種,包括海鳥、海龜和鯊魚。用這些方法捕獲的魚常常會遭受長時間的窒息或嚴重的身體創傷。兼捕問題——無意中捕獲非目標物種——加劇了這種殘忍行為,導致每年數百萬海洋動物不必要的死亡。這些非目標物種,包括幼魚和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經常在死亡或瀕臨死亡時被丟棄,進一步加劇了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性影響。
屠宰實踐
屠宰供人類食用的魚類往往涉及極不人道的做法。與可能接受擊昏或其他減輕疼痛程序的陸生動物不同,魚類在仍然有意識的情況下經常被開膛破肚、放血或窒息。這個過程可能持續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具體取決於物種和條件。例如,許多魚經常被從水中拉出來,它們的鰓在呼吸空氣,然後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在缺乏一致的監管監督的情況下,這些程序可能極其殘酷,因為它們忽視了魚類承受痛苦的能力和它們所承受的生物壓力。儘管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需要道德對待所有眾生,但缺乏標準化、人道的魚類屠宰方法凸顯了人們普遍忽視魚類福利。
總之,這些做法反映了商業捕魚帶來的重大道德和生態挑戰,需要更多地關注該行業的可持續和人道替代方案。
水產養殖的道德問題
過度擁擠和壓力
魚類養殖或水產養殖是全球食品工業中成長最快的部門之一,但它充滿了嚴重的道德問題。在許多水產養殖設施中,魚類被限制在過度擁擠的水箱或圍欄中,這導致了各種健康和福利問題。這些密閉空間中魚類的高密度創造了一個持續壓力的環境,個體之間的攻擊行為很常見,魚類在爭奪空間和資源時經常採取自殘或傷害的方式。這種過度擁擠也使魚類更容易受到疾病爆發的影響,因為病原體在這種條件下迅速傳播。使用抗生素和化學物質來控制這些疫情進一步加劇了道德問題,因為過度使用這些物質不僅危害魚類健康,而且可能導致抗生素抗藥性,最終對人類健康構成風險。這些條件凸顯了集約化養魚系統固有的殘酷性,在這種系統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動物的福利受到了損害。
不人道的收割
水產養殖中使用的捕撈方法往往為該行業增添了另一層殘酷性。常見的技術包括用電擊暈魚或將它們暴露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中。這兩種方法的目的都是使魚在屠宰前失去知覺,但研究表明它們常常無效。因此,魚在死亡前往往會經歷長期的痛苦和痛苦。電擊暈過程可能無法引起適當的意識喪失,從而使魚在屠宰過程中保持意識並經歷疼痛。同樣,接觸二氧化碳會導致嚴重的不適和壓力,因為魚在氧氣耗盡的環境中難以呼吸。養殖魚類缺乏一致且可靠的人道屠宰方法仍然是水產養殖中的一個主要倫理問題,因為這些做法未能考慮到魚類承受痛苦的能力。
你可以做什麼
請不要把魚放在叉子上。正如我們透過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所看到的那樣,魚類並不是曾經被認為沒有情感和痛苦的無意識生物。就像其他動物一樣,它們深刻地經歷著恐懼、壓力和痛苦。無論是透過捕魚活動或關在封閉的環境中,對它們施加的殘酷行為不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極不人道的。選擇以植物為基礎的生活方式,包括純素食,是阻止這種危害的一種有效方法。
透過接受素食主義,我們有意識地決定以一種盡量減少包括魚類在內的所有眾生的痛苦的生活方式。以植物為基礎的替代品提供了美味和營養的選擇,並且沒有與動物剝削相關的道德兩難。這是一個將我們的行動與對生命的同情和尊重結合起來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做出保護地球生物福祉的選擇。
轉向素食主義不僅關乎我們盤子裡的食物;還關乎我們的飲食。這是關於對我們對周圍世界的影響承擔責任。透過讓魚遠離我們的叉子,我們正在倡導一個未來,所有動物,無論大小,都受到應有的善意對待。今天就了解如何成為素食主義者,並加入邁向更富有同情心、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的運動中。